乌鲁木齐之窗
您的位置:乌鲁木齐之窗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古代印度风情

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,这是常识。但似乎没有更多人知道,在中国吸收佛学思想的过程中,也发生过中国佛学“倒传”印度的现象,汉文经典被翻译成梵文,在印度大地上广为流传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禅学在宋朝达到发展的高峰

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:为何中国人极大发扬了佛学“大乘”思想,并“倒传”印度?以佛学为媒介引发的中印两国文化交流,并非“单向”的,中华文化最起码有2次对印度造成了重要影响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敦煌鹿本生壁画

1.史籍上关于中华文化影响印度的记载

关于中华文化倒传印度有很多历史记载。宋朝的赞宁是一位得道高僧,著有《宋高僧传》。《高僧传》里记载:在梁武帝时期,吐谷浑夸吕可汗派遣使者来华,向梁武帝请求佛像和佛学经典。梁武帝便把自己创作的《涅槃》、《般若》、《金光明》等经书103卷,交给夸吕可汗的使者。使者回去后把汉文经典翻译成当地文字。当地也有很多僧侣,从青海西达岭北很多国家都如此,不久又传扬到五天竺。不仅梁武帝时期的佛学经典传到岭北诸国,汉人的《论语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,也广泛传播到“西域”及岭北诸国。车师国更是把《论语》和《毛诗》列入官府子弟的学习教科书,与汉地是一样的。待至唐朝,西域很多属国又派遣使者来华求取《易经》和《道德经》,翻译华文为梵文。《旧唐书》一九八《天竺国》记载:

有咖没路国,其俗开东门以向日。王玄策至,其王发使贡以奇珍异物及地图,因请老子像,以及《道德经》。

《新唐书》二二一上《西域列传·天竺国》记载:

咖没路国献异物,并上地图,请老子像。

咖没路国是五天竺的一个邦国,新旧唐书都记载这个国家向唐朝请求《道德经》以及老子画像,可见在那时候,中华文化已经对印度有所影响。实际的情况是,中国的“求道”者到印度去,不仅把印度的佛学思想“拿来”中国,同时也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印度去。玄奘取经的路线是经过西域岭北历经10多年才抵达印度,这是一条辽远的路。其实在当时有一条近路,那就是通过四川云南等地抵达印度,玄奘不知道这条路线!那时候很多求道者和商人,经过这条“便捷”的路线往来中印两国,因此在玄奘抵达印度后,在市面上见到了很多蜀布和竹器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唐帝国与戒日王朝

在玄奘所著的《大唐西域记》里,记载了这样一件事,玄奘奉戒日王的邀请,与拘摩罗王一起去参加佛学大会,戒日王对“摩柯至那”来的高僧非常好奇,两人谈到了唐太宗:“五天竺有很多人都会演唱《秦王破阵乐》,秦王真的有这么伟大么?”玄奘向戒日王解释道:“所谓的至那,是前一个王朝的名称,大唐,是现在皇帝的国号,皇帝没有继承皇位时称秦王,现在已经继承大统,成为天子!”戒日王道:“赞颂伟大的秦王!”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,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:印度的佛学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,中华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戒日王会见唐玄奘

2.中国大乘佛学思想倒传印度,对印度佛学造成了影响

较早关于中国佛学思想传播到印度去的,是一首叫做《证道歌》的著作。

唐朝后期,佛学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,学者们对佛学思想有了广泛认识,在学习的过程中,也不断把它加以“中国化”:禅宗的出现,就是唐朝佛学“中国化”的具体表现。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菩提达摩祖师

中国禅宗的祖师爷是来自五天竺的菩提达摩。菩提达摩是南印度人,属刹帝利种姓,相传是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。他在梁朝普通年间乘坐商人的海船抵达广州,随后北上洛阳等地弘扬禅学。但真正把禅学发扬光大并完全“中国化”的,是禅宗的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,实际上在后来,禅学的主要思想就与菩提达摩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了,因为已经变成完全“中国化的思维”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禅宗二祖,《慧可调心图》

唐玄宗年间,永嘉玄觉禅师拜谒禅宗六祖慧能,在即将离开时与慧能耍开了“机锋”:慧能道:“你离开是不是太快了?”永嘉禅师道:“本来就没有行动,何谈太快?”慧能道:“谁能知道有行动没行动呢?”禅师道:“聪明的人自然会分别!”慧能道:“看来你非常善于辨别的意思!”禅师道:“辨别难道是意思吗?”慧能道:“没有意思谁会分别呢?”禅师道:“分别也不是意思!”慧能道:“好啊,好啊,你再在这里住一宿吧!”时人称之为“一宿觉”。永嘉禅师回去后,学徒们都知道他“开悟”了,争先跟他去学习!永嘉禅师创作了《证道歌》,说明自己得道的过程!当时在中原有不少印度僧人,听了《证道歌》后非常钦佩,后来他们回国,便把《证道歌》带了回去,印度的僧人都去学习《证道歌》,称之为来自中国的大乘佛经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真身

印度大乘佛学传到中国后,启发了中国佛学思想也既禅宗“顿门”的诞生!待至宋朝,禅宗已经是中华佛学的主流。有一次天台宗的宗学湛然禅师,与含光禅师相见,含光向湛然道:“有一位印度僧人,对佛学的空宗非常有研究,曾向智凯禅师请教,‘听说中华禅学能分辨善恶,通晓圆缺,明白行止,它的功德在佛学里公推第一!’印度僧人再三叮嘱含光禅师,一定要把禅学经典翻译成印度文字,我愿意拜在禅学门下。这位印度僧人认为:中国禅学的思想境界之高,已经超过了南印度的空宗大师土多行龙树!”由赞宁禅师在《含光传》里记载的这个史料,可以看出,宋朝时中国禅学思想的深度,已经超过印度本土佛学,印度僧人来华求道就是一个证明!

3.中国“取经者”:法显、玄奘等人的著作,重建了印度史

佛学能在五天竺诞生,由释迦摩尼创立,并非偶然,这与五天竺百姓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:古代的天竺人擅长玄学思辨,不擅长面对客观现实,这一点与中国人是完全相反的:我们是既重视客观现实,也擅长玄学思辨,二者是中庸的,不可偏废!这就造成中国人对待历史极其重视,因此上下5000年积累的历史典籍“不计其数”,成为这个星球上历史记载最为丰富的国家!印度的“历史记载”则是一派“混沌”。即便我们翻开他们的古籍:《吠陀经》,《奥义书》,你看到的也不是历史记载,而是神话!不得不承认印度人的幻想天马行空,“天上地下吹得没棱没沿!”因此,通过《吠陀经》《奥义书》等印度古籍来了解印度历史,是非常不靠谱的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吠陀经

印度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准确历史记载的文明!

因此他们要了解自己的历史,就必须求助于外界!

在这里,我们必须提到4位中华的伟大人物,正是他们对印度历史进行了明确记载,那就是法显、玄奘、义净和马欢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唐玄奘邮票

法显

法显本姓龚,是山西平阳人。他上有3个哥哥,都因为各种原因夭折。因此法显的父母从小把他施舍在寺庙里,3岁时就出家,20岁时受了大戒。晋安帝隆安3年,法显与慧景、道整、慧应、慧嵬等同仁,到天竺求取戒律!法显去天竺的理由很明确,就是求取“戒律”,以弥补中原各大寺院戒律的缺失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法显像

法显西行的路线是陆路,当时他从长安出发,经过今天的甘肃兰州市,再至青海西宁、张掖、敦煌、若羌、和田、叶城,塔什库尔干,然后向西,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,达尔德斯坦、旁遮普省北白沙瓦,再折向南,抵达北天竺……这与后来玄奘取经的路线是基本上一致的。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法显西行路线

法显西行求取戒律的过程十分艰难,要穿过大沙漠、大雪山。法显跟随商队经过沙漠,有时候起了大风,道路迷失,他们只能通过辨认死人骨头来观察方向。在路上遇到去天竺的僧侣,结成伙伴的有接近10人,但半路上有人因为盘费缺失,只能折回去求取盘缠,法显只能和五六个同伴继续前进。有人在半路上就死去了。在翻越那竭国小雪山的时候,风雪大作,同行的慧景口吐白沫,对法显道:“我已经没有希望了,你们赶快走吧!不要大家都冻死在这里!”说完就停止了呼吸,法显抱着慧景放声大哭:“你的目的地还没有达到,就死在这里了,这都是命中注定的啊!”他们只能抛下慧景的尸体,翻过严寒的小雪山,继续向南天竺跋涉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法显西行壁画

法显西行求取戒律的过程总共花费了15年时间,游历了天竺30多个大大小小的邦国。令人惊叹的是,法显还乘船渡过保克海峡,抵达狮子国——也既今天的斯里兰卡。并在狮子国居住了2年,寻求到多部中原没有的经书。这时候法显已经离开中原很多年了,他在天竺寻求的戒律、经书、佛像,十分丰富。同行的伙伴除了在半路上死去的,与法显抵达天竺的有4位伙伴,除了法显之外,其他3位都表示不再返回中原,他们要留在佛祖诞生的土地上,法显独自一人踏上返回中原的路!这一次他没有原路返回,而是在狮子国坐上商人的大船,大船的目的地是广州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航行西洋的商船

海上航行处处充满危险。法显的商船在半路上遇到大风暴,商船摇晃剧烈,船底被打破了一个洞,商人们纷纷跪在船板上祈求上天,很多人把财物扔进大海里,但风暴还是一连刮了13天才停歇,商船被吹到一个海岛边上,潮水褪去后,露出了船底,水手们把船底修补好,商船又可以继续航行了。但是商人们认为,大船之所以遇上风暴,是因为有法显这个和尚的缘故,应该把和尚扔进大海,海神才会息怒。幸亏法显的施主向众人求情,才赦免了法显的“罪”!由于遭遇风暴,商船迷失航向,竟然越过广州的海岸,一直航行到北方,靠岸后,水手们上岸打探,才知道已经抵达晋朝,这里是青州的地界,青州刺史把法显等人迎接上岸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法显东归路线图

法显归国后本来想去长安,但最后到了南京,在这里翻译佛经,主要有《六卷泥洹》、《摩柯僧律例》等。后来他在荆州去世,享年82岁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法显所著《佛国记》

玄奘

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经过《西游记》的渲染后,已经在中国家喻户晓。他8岁读《孝经》,11岁跟随兄长读《法华经》,很早表现出对经典的领悟能力。28岁那年他游历长安,感叹佛经众说纷纭,议论各异,便萌发了到天竺寻求佛经真意的想法,他上表唐太宗,没有得到批准,但此时的玄奘意已决,便想“偷渡”出去,在边境上几次被巡逻的箭手射中,幸而没有死去!逃出箭手的追捕后,慌乱中失去道路,口渴难耐,好不容易看到一条大河,结果在喝水时把行李掉进河里,千里之资全都丢失了,但玄奘发了誓愿,宁可向西而死,也绝不向东而死!

中华文化2次影响印度,印学者:没有法显玄奘,重建印度史不可能


来源:

推荐阅读:叶紫